浅谈会议话筒的选择及使用方法
发布时间:
2022-08-04 13:51
众所周知,在参加会议或演讲时,很多人都被麦克风偶然的叫声和模糊的扩音器干扰过。那么,在进行会议室扩音器工程时,如何选择会议话筒并合理使用呢?下文小编为大家逐一分析。
会议室里对声音的需求通常是明亮清晰的,声音的程度要适中。布置会场时,说话人不能到现场试音。因此,在现场放大声音时,要达到明亮的大厅、清晰的声音作用(声音正好,但不发出声音的需求),就有选择和放置会议话筒的学问。
1、选择会议话筒
不同的麦克风对不同的音源有不同的作用,所以在选择会议室麦克风之前,要深刻了解麦克风的功能特性、功能好坏以及应用情况。在选择会议室麦克风时,除了要考虑麦克风的灵敏度、输出阻抗与调音台输入阻抗的匹配等电声指标外,会议室还要考虑麦克风的指向特性、频率响应特性、麦克风形状等。
对于指向性来说,超心形形状适合远距离的接送,心形形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合适,没有指向性的麦克风不适合语音接送。因为简单会引起回声。另外,会议室要根据扬声器计划选择特性合适的会议室麦克风。集中或半集中计划的扩音系统,麦克风的指向特性必须是心形或超心形。分布式计划扩声系统一般应选择心形麦克风。如果麦克风远离声音扩展盒,且霍尔回波时间不太长,则可以选择无方向性麦克风。音源非常接近麦克风时,可以利用技术指标消除根说效应的根说心麦克风。
对于会议话筒的频率特性,静态技术目标稍低、瞬态特性好的麦克风往往比静态技术目标稍高、瞬态特性低的麦克风要好。两位,从低频到高频,特性均匀光滑的麦克风胜过任何频段杰出的麦克风。
此外,笨重的口声往往因麦克风太近而变得过分严重。当然,可以用电子校准(在声学电路中)来补偿,这并不影响音频过低的入声,但由于前后运动受到限制,发话者和麦克风之间的间隔要保持稳定。否则低频成分会发生变化,直接通音和混响音(声音状态在“活跃”的声场中)之间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。
6000—9000赫兹之间出现峰值的麦克风多了,带有蚯蚓声音的口音可能会变得更重。当然,也可以用电子方法校准,但要从顶部带来死点的价值。因此,会议室通常不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麦克风,使用光滑响应的麦克风即可。对于麦克风的内部结构类型,一般来说,会议室以前使用旋转式麦克风。这几年,会议桌子变大、变宽,现在经常选择电容式鹅颈麦克风。这样,当会议桌宽的时候,说话者就不能推到桌子旁边选择声音了。另外,电容器麦克风的麦克风头比较小,所以不遮住说话者的脸也是被选中的原因之一。综上所述,除了特殊要求外,会议室一般推荐频率响应幅度广、频率传输特性均匀、光滑、失真度小的电容式鹅颈心形麦克风。
2、会议话筒布置
会议话筒布置一般分为桌子布置和麦克风架布置两种。在桌子上放置麦克风时,要注意说话者的嘴和麦克风之间的角度和间距,最好让麦克风的中轴朝向说话者的嘴。这时麦克风输出的频率最好。嘴越偏离中轴,距离越远,频率下降的特性越差,高音损失越严重,麦克风的输出电压也越小。一般心形麦克风,嘴和中轴之间的角度在450规模以内为宜。
在会议室说话的时候,为了加强说话的清晰度,麦克风在嘴里合适20-30厘米,太近的话容易出现低频喷雾口音,影响声音的清晰度,太远了,麦克风又容易选择太多的反射音和混响发出声音。现在,如果调音台推得太小,声音的声音达不到需求,听众听不清说话的内容,声音太大,容易发出声音。因此,在放置麦克风时,准确测量说话者的说话间隔非常重要。
当多人说话时需要放置多个麦克风时,应使麦克风之间的间距大于音源和麦克风间距的3倍(即满足3: 1指示),以减少信号延长时出现的相位干扰现象。
会议话筒
下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Next
相关案例